我要投稿如果你有好的文章,欢迎分享给我们,我们会给与适当的补贴

亚洲时报:中国应尽快建立全国性征信机构

   《亚洲时报》2005年10月15日文章:到了成立中国征信机构的时候了(作者:Frederick W Stakelbeck Jr / 弗雷德里克•W•斯塔克贝克)
   
   不断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正导致企业和客户相互关联的的方式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期望发生重大变化。尽管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现金消费为中心”的社会,信用风险非常小,但是许多企业经理人、经济学家和全球投资者逗人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消费信贷市场将持续增长,商机无限。“中国经济的繁荣将推动诸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和抵押等消费信贷产品的需求”,在线市场分析杂志《麦肯锡季刊》近日如是评论道。
   在意识到中国的信贷市场存在丰厚利润的潜力、扩大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机遇后,仅去年一年,许多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如美洲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特快以及高盛等都已经在中国银行业投入了超过200亿美元资金。
   尽管外国投资急剧增长、银行业状况不断改善、普通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但和美国的伊奎法克斯或者益百利公司类似的全国性消费征信机构的缺失仍是阻碍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增长的重大障碍。消费者征信机构是收集、管理和提供有关借贷者正面负面信用信息的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鼓励将消费信用数据的收集、报告和共享作为一种推动经济增长和保证消费借贷环境稳定的手段。消费征信机构传播的信用历史信息帮助贷方评估和监控鱼借贷有关的潜在危险,并让信用提供者作出精明的决定。
   信用报告的数据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和消费者都十分有用。首先,信用数据为客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消费行为参考。第二,提高信息共享的结果将是各方成本和价格的降低。第三,随着消费者正面的支付历史纪录在出借人之间共享,消费者将能获得更大的信用。第四,减少了欺诈行为,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对整体经济的信任。最后,信用数据将提高金融部门的透明度,从而解决消费者团体、立法者和政府银行业监管者的诸多关切。
   
   中国面临的障碍因素
   
   深刻的历史、文化以及体制因素可能制约了全国性征信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在缺乏准确的信用资料的情况下,许多中国银行大都不重视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还有一些银行没能有效地监管客户的银行业务关系,常常给客户过高的信用额度,从而造成贷款拖欠现象以及增大了贷款损失比率。
   渣打银行中国客户银行业务的负责人苏米•哈(Soomee Har)表示,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在向客户贷款之前,我们应当采取有组织的方式借助征信机构、银行的内部数据库以及对居民信息的调查。然后我们才能对客户的信用价值作出全面的判断。
   从文化的角度看,在中国大陆的许多人看来,借钱仍然是件有点丢人的事情——表明借钱者无法自力更生。这样一来,中国消费者往往利用家人和朋友等非正式渠道借钱去购物,从而使得银行难以对这些人的资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了银行对这些人未来信用的确定。随着中国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发展,长期存在的文化障碍需要审慎妥善加以解决。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技术性的:许多中国银行仍然没有综合电脑网络,无法与全国性征信机构联网,这一问题在银行的分支机构层次更尤为突出。在全国性消费者信息资料能正常使用前,中国需要投巨资建立综合电脑网络。另外,许多银行的员工也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培训,从而难以在高速、多变和技术先进的银行业环境中工作自如。
   
   有所进展
   
   目前,上海有一个消费信用数据库,其他一些城市和省份也有几个规模小一点的消费信用信息系统。不仅如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也正考虑在北京和深圳进行项目试点。
   在最近举行的一个信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征信管理局副局长万存知对与会者表示,中国正计划组建一个全国性消费征信机构,以解决银行业的关切。这个新的征信机构的设计功能是收集保险、纳税、贷款、效用和犯罪记录信息;消费者身份详细资料;学术成就以及法庭判决。一个将所有现存信用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全国征信机构有望在2005年或2006年前后建立起来。
   但就目前而言,上海拥有最好的消费数据库。2000年7月,上海启动了其消费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该公司使用来自国内15个加盟银行、电信企业和能源企业的数据。包括美国花旗银行在内的外国银行目前正在同上海官员合作,以期使用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已经存有370万份消费者记录。中国有13亿人口,到2015年,中国的中产阶层有望达到4到5亿人。但是中国国内和外国的许多债权人仍不得不利用移动通讯公司的缴费记录作为确定客户信用的主要依据。
   中国在和消费信用相关的其它一些领域取得了稳步的进展。今年6月,中国组建了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目的是到2008年建立信用标准化体系。新的信用标准化体系将解决最基本的信用问题、多种信用级别、信用方针以及相关规定。“在信息社会,必须存在一个公众认可的标准来衡量信用水平,否则,在同一个产业或领域,人们甚至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组长郑卫华解释说道。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正和美国信用机构益百利(Experian)密切合作,以建立中国首家信用管理职能机构——国家征信局。
   渣打银行的苏米·哈(Soomee Har的音译)将全国性征信机构视为任何一个成长中的经济体的必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信用市场的增长,政府正在将诸如征信机构等健全的基础设施联合在一起,以确保经济增长并通过有效的信用决策过程维持增长的势头”,苏米·哈继续说道,“我们很有兴趣全力帮助中国的债权人,尤其是在他们开始着手发展全国性征信机构的时候。”
   
   其它国家的教训
   
   过于自由化的信用标准,加上发展不充分的全国性消费信用机构对新兴经济体可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要避免这一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银行业和政府官员应当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以及西方金融机构和欧盟国家合作,以便获得必要的信用和风险管理知识技能,从而建立充满活力的全国性消费征信机构。
   在这方面,中国决策者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信用灾难中吸取教训。韩国政府资助的信用试验导致该国信用卡产业的内部崩溃。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再加上不健全的全国性征信机构会导致金融体系的最终崩溃,并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努力建立全国性消费征信机构的过程中,中国或许可以借鉴美国的消费征信机构模式。中国政府官员或许也应该鼓励创立私人征信注册机构,参与收集、管理和报告消费信用数据。这将导致健康的产业竞争,提高客户、金融机构、独立团体和政府机构获得的消费资料的整体质量。通过把一些亚洲和西方征信体系的优点与中国自身经济的特色结合起来,这样建立起来全国性消费征信机构体系将为经济继续前进提供基础。

   结论
   
   中国正处在消费信用革命的十字路口。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经济中获得动力和协作,中国应该大力推进全国性征信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尽管消费数据的收集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而言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这对中国经济成功克服消费征信领域的艰难险阻十分重要。一旦发展健全后,中国的全国性征信机构将成为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共同的宝贵资产。

来源:中国网 2005年11月2日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